我不过是茫茫人海中最普通一位家庭妇女,没有夺目的光彩,没有惊人的事迹。从小生活在农村,从来没有思考过,我应该要怎么样生活,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。
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,认识的人越来越多;我渐渐地发现,和别人聊大部分天我都是在附和别人的观点,就算有不一样的见解,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说、怎么说甚至不敢说。我渐渐发现我好像是一个没有思想、没有灵魂的人。小时候会以妈妈说的话是对的,长达以后会觉得朋友说的话是对的、现在会觉得老公说的话是对的。
有一次一个长辈找我聊天。这个长辈我并不是很熟悉,我只是经常会听身边的人说起过他的一些事迹,也听说他比较有钱。而他也给我一种“老板”的气质,跟我从小接触的人的气质不太一样。聊天内容在我看来是关心我的,让我不要因为长时间在家带娃而和社会脱轨了,这方面的话题。但是我当时感觉自己在和他说话的时候整个人是空的,我也没有思考他说的话对于我来说是怎样的,而只是一味的附和他的观点,甚至我都不敢和他对视,并且很想逃离开。
我以为我是因为长期没有上班、没有挣钱的能力所以自卑不敢表达或者是担心表达不好,所以我给自己买了全套系列的《富爸爸》和很多关于“沟通”的书。果不其然看书并没有让我有挣钱的能力或者更会说。
我开始思考,我到底想变成什么样的人。渐渐地我有了一些模糊的答案。我想成为看上去比较从容淡定,遇事情可以平静,也想成为一个温柔且有力量的人。不管和谁交流我都能坦然面对,想说点什么就能说点什么,不想说的时候或者不认同的时候也可以委婉地表达出我的意思。
我发现让我局促不安的是我自己内心的“空洞感”。我一直都是过着世俗的生活,上学-上班-结婚-生子。都是跟着大部分人的生活轨迹生活,没有太多的自己的思考和从来也没认真想过我以后要怎么样过。于是我开始看各种书籍,我觉得看书能让我逃离这种“空洞感”。看书也确实让我变的平静很多,也让我的内心好像充实了一点。但是我觉得看书只能让我在看书的当下感受到平静和充实。回到生活中,我又变成了原来的自己。我认为可能我只是把书中的文字看完了,却没有认真思考这本书到底在表达什么观点,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又是怎样的?
看书都是输入,而写作是输出,在写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学会养成独立思考。很多事情我都是随着潜意识去做的,从来没有想过我这样做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?是因为受别人影响这样做还是我本身自己就觉得应该这样做?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导致我这么做?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到底又是什么样的?我想尝试去了解内心深处真正的自己。我觉得这是第一步,只有了解了自己真正的样子,才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!
我尝试着写作,想要慢慢凝结属于自己的“内在”。
写于2024年12月24日
↶ 返回首页 ↶